本报讯 (记者 赵睿 通讯员 刘旗)一大早,张友林起床简单洗漱后,开了堂屋门,准备去上班。作为一名卫生保洁员,他忙碌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。
张友林是首阳山旅游度假区刘双泉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。因智力残疾,而且他的哥哥张友义也患有严重的二级智力残疾,生活不能自理,兄弟俩均单身至今,相依为命。本村的姐姐、姐夫平常也来照顾一下哥俩,但是姐姐家生活也不宽裕,照顾两个病人非常吃力,一家人生活非常困难。
为了让张家兄弟俩尽快摆脱贫困,度假区帮扶责任人结合张家实际情况,为尚有劳动能力的张友林安排了一份村内环境卫生保洁的工作,每月能有近600元的收入。同时,帮扶责任人还帮助兄弟俩办理了低保、残疾人生活补贴、护理补贴等一系列综合保障措施,年收入接近2万元,真正让兄弟俩实现了脱贫。
“打扫卫生的活我能干,还是在家门口,够我们俩吃穿了。”张友林语言表达能力有限,但是能从他脸上看出对现在生活的满足。姐夫张兰忠满怀感激地说:“感谢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,大大减轻了我们的负担,让我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。”
为了让贫困户有稳定的收入,首阳山旅游度假区积极变“输血式”扶贫为“造血式”扶贫,根据各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能力、就业意愿、就业需求,结合人居环境整治,合理设置村级护路、防火、卫生保洁等岗位,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变成“工薪族”,既解决了贫困群众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问题,又保障了人居环境提升,实现“摘穷帽”与“振乡村”双赢的目标。